一 進場前的準確要求
1 根據業主提供的房屋平面圖,房屋配電容量,要求等基本信息,在業主的配合下,指派技術人員進行現場考察,確認住宅配電容量及溫控器位置。
2 根據現場的考察,完成最終方案,其中包括最終設計、報價、電增容問題及詳細的施工圖。
3 根據地暖施工圖所示,為溫控器按照預留位置。
4 確保地面平整并已清理干凈。
5 工作現場具備水、電供應的條件。
二 鋪設絕熱層
1 絕熱層的基面必須平整,在鋪設絕熱層前先用1m靠尺檢查原始地面的平整度,當高低差大于8mm時必須先做一層找平層。
2 絕熱層基面應干燥,無裸露鋼筋,落地灰漿,石塊等雜物,墻面根部平直,且無積灰現象。
3 鋪裝后的絕熱層表面要平整,無起鼓,翹曲現象。
三 鋪設反射膜及鋼絲網
1 絕熱層鋪設好之后,鋪設反射膜。反射膜是運用鋁箔反射膜鋪設的一層保護層,主要是把溫度向上輻射,防止熱量向下流失。
2 反射膜鋪貼在保溫板上,一定平整,不得有褶皺,并且要遮蓋嚴密,不得有漏保溫板或地面現象。
3 鋼絲網是為能更好的固定采暖管與保護填充層,使其壽命延長的效果。主要起到均勻溫度和拉扯填充層,防止填充層在加熱過程中開裂。
四 鋪設發熱電纜
1 不要在低于 +5?C溫度下安裝電纜。
2 嚴禁剪裁和拼接發熱電纜,有外傷或破損的發熱電纜嚴禁敷設。
3 電纜安裝前后、水泥鋪裝前后檢查電纜絕緣阻值及電阻。
4 發熱電纜施工前,應確認電纜冷線預留管、溫控器接線盒、地溫傳感器預留管、供暖配電箱等預留、預埋工作已完畢。
5 電纜的彎曲半徑不應小于生產企業規定的限值,且不得小于6倍電纜直徑。
6 發熱電纜應按照施工圖紙標定的電纜間距和走向敷設,發熱電纜應保持平直,電纜間距的安裝誤差不應大于10mm。發熱電纜敷設前,應對照施工圖紙核定發熱電纜的型號,并應檢查電纜的外觀質量。
7 所有電氣連接必須有當地法規許可的持證電工操作。
8 發熱電纜安裝前應測量發熱電纜的標稱電阻和絕緣電阻,并做自檢記錄。
9 發熱電纜的熱線部分嚴禁進入冷線預留管。
10 發熱電纜的冷熱線接頭應在填充層之下,不得設在地面之上。
11 要確保發熱電纜完全嵌入水泥 (水泥中無氣泡及空鼓)。
五 系統檢測
發熱電纜安裝完畢,應檢測發熱電纜的標稱電阻和絕緣電阻,并進行記錄。
六 混凝土回填
1 混凝土回填所用材料必須符合設計要求。
2 混凝土進入鋪設區域時必須設墊板運送。
3 推車等工具不得直接擠壓發熱電纜。
4 填充完成48小時內不許踩踏,嚴禁剔鑿、重載。
七 系統檢測
混凝土回填之后,再次對系統進行檢測。
八 水泥養護72小時(注意不要通電)
1 抹壓過后,由專人開始養護,最好管好窗戶,以有效保持混凝土表面的水分,防止混凝土產生內部縫隙。
2 初凝后砼表層泛白時開始灑水養護,但注意不要積水。
3 72小時以后,方可上人進行其他工序的施工,施工時注意保護蓄熱層,嚴禁重物或尖銳物體傷害蓄熱層。
九 其他工種進場施工
十 內墻面裝修基本完成后安裝溫控器
1 溫控器安裝位置應選擇在易操作的地方。
2 能涵蓋平均溫度的地方。
3 人員活動較多的地方,比如客廳。
4 能避開冷源、熱源的地方。
十一 混凝土回填20天后通電測試并驗收
1 混凝土填充層養護期滿之后,系統才能通電測試。一般為20天。
2嚴禁利用電纜升溫護養護覆蓋層。
3 首次啟動,調試發熱電纜供暖系統時,應將系統設定在5℃~10℃低溫范圍運行一段時間,然后逐步調升溫度,直至達到采暖舒適溫度。